5001拉斯维加斯

      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抗癌案例:告别癌痛 ,免疫细胞治疗6个月,肿瘤减半,疼痛全消 !

      2024-07-12    点击量:1029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50%~80%的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癌性疼痛的原因


      可分三类,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约占88% ;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 。临床上也有少数肿瘤患者可出现与肿瘤无关的疼痛,例如肺癌患者因同时患有椎间盘突出症而引起的腰腿痛 ,所以,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必须明确诊断。


      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


      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如放射性神经炎、口腔炎 、皮肤炎 ,放射性骨坏死 。放疗、化疗后可出现带状疱疹产生疼痛。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 ,化疗引起的栓塞性静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长春碱)乳腺癌根治术中损伤腋淋巴系统,可引起手臂肿胀疼痛 。手术后切口瘢痕 、神经损伤、幻肢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如衰竭患者的压疮,机体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另外,前列腺 、肺、乳腺、甲状腺癌等出现骨转移而引起剧烈的疼痛。


      回输NK细胞6次,肿瘤减半疼痛全消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的临床科研人员在医学期刊《Respir Med Case Rep》上发表了题为《A case of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autologous immunotherapy and bevacizuma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自体免疫疗法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的临床报告。



      病例报告显示,一名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后应用免疫细胞治疗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6个月后,原发肿瘤缩小近一半!


      2019年5月,一名60岁男性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病灶较大且侵犯纵隔 ,无法进行手术 。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 ,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卡铂+紫杉醇+放疗)后 ,获得了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指标改善。


      2020年5月,患者的病情发生进展 ,随后接受4个周期的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进行二线治疗 。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稳定 ,


      2020年9月的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增至26×35mm(SUVmax :22.6) 。此外,还出现右锁骨上淋巴结、前纵隔和气管侧的淋巴结以及两侧肺门中的几个淋巴结等新表现。


      由于疾病进展且多线治无效,2020年10月,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细胞治疗,共接受了6个疗程的NK(自然杀伤) 细胞治疗,持续 4.5 个月。


      每3周输注一次NK细胞,输注6次。与化疗联合治疗期间,他经历了干咳和左胸疼痛 。包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在内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但白细胞除外(2.81 g/L ,低于正常值)。


      图:N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联合NK细胞治疗4.5个月后,干咳、胸痛症状消失,患者饮食情况改善 ,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同时 ,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 ,肝肾功能评估在正常范围内 。


      图:NK细胞联合治疗后原发肿瘤的大小不断缩小


      2021年3月和2021年9月的PET/CT扫描显示,该肿瘤大小在6个月内缩小了近一半。此外,两侧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消失 。


      未来展望


      NK细胞是治疗癌症的有力工具。它们固有地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测量压力细胞上的危险信号,并迅速消除恶性细胞,使其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以准确有效地利用包括NK细胞在内的免疫系统的全部力量来对抗癌症。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