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就懂:NK免疫细胞与MSC间充质干细胞,到底该怎么选?
2024-08-13 点击量:966
众所周知,5001拉斯维加斯的身体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人体内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它们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精密复杂、高度有序。在人体这座细胞构筑的城堡中,有两大类细胞最值得5001拉斯维加斯为之点赞——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
大家都知道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处理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从而保持免疫力的平衡和有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细胞回输被公认为是目前安全有效的快速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干细胞MSC和NK细胞提高免疫力,那该如何选择?
本文将以严谨的态度以及易懂的方式让您一读就懂如何用细胞为身体“除旧迎新”。
【 NK细胞 】
NK细胞(Natural Killer),也叫自然杀伤细胞,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集免疫监视、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于一体的全能型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在人体淋巴细胞中,NK细胞是大颗粒淋巴细胞细胞,数量占比很少,占PMBC(外周血单核细胞)的5%-15%,原始数量上个人差异较大,它的活性也很容易受到年龄、精神压力、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是个天生的杀手,在杀肿瘤时是最先到达战场的,发挥着对机体免疫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NK细胞具有可识别异常细胞的多种受体,不需要特定抗原也可以探测并立即去除异常细胞;
NK细胞诱导后天免细胞(树枝状细胞、T细胞、B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NK细胞有效去除CSC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或CT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研究发现,一个NK细胞就可杀死27个癌细胞。NK细胞对几乎所有常见的癌细胞类型都有杀伤作用,如肺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道癌等。
5001拉斯维加斯来看一下超高清显微镜下,NK细胞是如何攻击并消灭癌细胞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NK细胞可以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及时发现并杀死病变细胞,从而有效避免癌症发生。
5001拉斯维加斯所说的衰老,实际上是体内“僵尸细胞”堆积的结果,作为先天性免疫细胞的核心细胞,NK细胞正是清除衰老细胞的绝对主力军。
NK细胞“杀敌”迅速,可在5分钟内将衰老细胞、癌细胞、细菌侵染细胞、病毒侵染细胞歼灭,同时可以活化吞噬细胞,增加它对衰老细胞的清理能力,高效密集地保卫5001拉斯维加斯的身体不受侵害,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保持年轻态的目的。
也就是说,NK细胞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细胞和清除异常细胞。
它在体内扮演“除旧”的角色。
NK细胞虽然很好,但是它的活力和功效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到60岁时更是急剧下降——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同年龄段患癌症概率的统计中,患癌概率的逐渐增高也是从60岁左右开始的,说明NK细胞活性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总结:定期回输活性高、数量够的NK细胞对于老年人来说,已是被正式认可的治疗/预防癌症、延缓衰老、提升免疫的安全、有效的最新手段。
案例1:国外知名杂志《Oncotargets and Therapy》的一例试验报告显示:NK细胞疗法让晚期肝癌患者肿瘤显著缩小,从生存期仅3个月到超过4年!
△ N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CT扫描结果
案例2:国内一名60岁的卵巢癌晚期患者,在接受了体外扩增,高度活化的同种异体NK细胞的治疗后,CA125水平从11,270降至580,所有腹水都消失了。此外,CT扫描的肿块体积减小,并且没有出现副作用。
案例3:一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4个疗程化疗和4次高度活化NK细胞回输后,患者第一次进行治疗后的CT复查,结果显示,肿瘤缩小到了原来的1/8。而且距发病第六年的CT复查中,仍旧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及复发的迹象。
大量临床案例表明:NK免疫细胞已成为治疗肿瘤医治的新方法,弥补了手术、放疗、化疗“不完全、易转移、副作用大”的弊端。可以重建肿瘤患者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MS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MSC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干细胞。
为什么要把这一类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呢?它们的共性就在于: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地方――间充质。间充质是指动物胚胎中一种尚未特化的结缔组织,多数是由薄薄一层细胞外基质和其中埋藏的细胞组成,在这些细胞中就包括有间充质干细胞,它们的特点就是在体内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甚至血液等多种组织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低免疫原性、高活性、趋炎性、不成瘤等五大特性。
因此,MSC细胞在医学界被称为“万用细胞”。在体内扮演“迎新”的角色。
1. 自我复制
MSC也被称作“种子细胞”,因为在理想情况下,MSC可以维持人体一生的更新需求,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细胞来替代老化、死亡的细胞,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富饶仓库。
这得益于MSC特殊的更新方式—“内源性不对称分裂”,这种方式保证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复制、更新的能力,以提高干细胞池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进行“不对称分裂时”,MSC会一分为二,产生一个子细胞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分化为功能性较强祖细胞
2. 低免疫原性
所谓免疫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这种特性确实能为5001拉斯维加斯抵御“非己”物质的侵害,但有时也拒绝着“救命药物”的帮助,比如5001拉斯维加斯熟知的骨髓移植(移植造血干细胞),如若异体造血干细胞未经HLA配型就进入了宿主,极易诱导“免疫应答”,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并危害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但MSC是个“异类”,它具有低免疫原性(low-immunogenicity),也就是说,即使使用异体MSC,也基本不会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这种特性极大地打开了MSC异体成药的空间,以一根婴儿脐带为原材料,就可以制备上百份标准化的细胞产品,它们会被提前制备冻存,待患者有需要时就能随取随用,省略了繁琐的采集与漫长的制备,赋予了异体MSC作为普及大众的药品,批量标准化使用的可能。
3. 高活性
“高活性”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第三大特点。这样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多向分化和旁分泌的细胞,其实拥有着两个方面的能力:干性和功能性。
“干性”代表干细胞蓄势待发的分化能力,“功能性”代表干细胞朝着特定方向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像是天平两端,彼消此涨,并不能兼得。但也侧面反映每一个干细胞的高活性——“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先保持两者的平衡,调整最佳状态,再切换自己的走向,实现价值”。
4. 趋炎性
炎症总伴随着组织损伤而生,其中还会表达很多种不同的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生长因子等,而这些不同的信号分子会吸引MSC前往炎症区域—这便是MSC的趋炎性。
趋炎性是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发挥免疫调节的先决条件,而也正是趋炎性刺激干细胞重塑了组织微环境,才让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得以发挥。
5. 不成瘤
曾有研究人员将体外自由分化的胚胎干细胞,不经筛选地直接注入到裸鼠体内,结果裸鼠长出了畸胎瘤。这项研究说明,胚胎干细胞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及刺激下,才能分化成有序的组织和器官,反之,就有可能会变成恶性增殖的肿瘤。
然而,MSC几乎没有这种顾虑,就理论而言它不会成瘤,且在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中,也没有证据直接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会成瘤。
这些特性是MSC作为一项医学技术的基础,而更让研究者们着迷的,还有它的三大特殊机制。
1. 多向分化能力
来源于中胚层的MSC仍保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研究表明,MSC不仅可以分化为同胚层来源的相关细胞、组织,如脂肪、骨骼、软骨等,还具有跨胚层分化的特点。比如分化为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细胞,内胚层来源的肺细胞等,也难怪人们会将MSC称为“万能细胞”、“细胞加工厂”。
△间充质干细胞的各类分化示意图
目前MSC的“再生魔法”已成功衍生出心肌细胞、肾小球、胰岛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肺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继而可以组成各类器官和组织。多向分化的机制使得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范围更加广阔。
2. 旁分泌效应
接下来是神奇的旁分泌机制,它让MSC如同身体里的“分布式发电站”,能在适宜的时机,适宜的地点,将各种类型的因子,以发散的模式向外运输,以发挥干细胞的积极功能,例如:
MSC分泌VEGF,能够促进血管的新生,重塑血管;
MSC分泌IL-6,能够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炎症;
MSC分泌SDF,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保持年轻状态;
MSC分泌FGF,促进成纤维细胞新生,改善肌肤状态。
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细胞因子还能平衡机体内稳态,为干细胞免疫调节、抗凋亡等提供适宜的环境。
3. 归巢效应
你或许也曾有疑问:为什么身体上很多问题,都能通过静脉回输干细胞治疗?回输后的干细胞真的能精准定位并起效吗?
答案是肯定,原因在于干细胞具有归巢效应。在归巢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先导细胞—VCAM-1,它会站在血液“路口”巡逻,与经过的干细胞上的“VLA-4”进行结合,以扣住干细胞,使它”知晓“这才是自己该去的地方,并完成归巢过程。
△促进干细胞系统性归巢每一步的分子机制概述
这项“技能”让干细胞仿佛自带GPS系统,能够自动奔向“战场”,找到机体“病灶”,并优先修复受损部位。
从内分泌疾病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充质干细胞打开疾病新大门
NK细胞与MSC的区别
作用机制:MSC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提高免疫力,而NK免疫细胞则通过直接的杀伤作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发挥免疫效应。
治疗范围:MSC的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多种与免疫相关的疾病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而NK免疫细胞主要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某些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获取和培养难度:MSC的获取相对容易,可以通过多种组织来源获得,且培养扩增相对简单。而NK免疫细胞的获取和培养难度较大,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术。
NK细胞是短期内快速提高免疫力的首选。
NK细胞就像培训好的武装部队,上来就能干活。
间充质干细胞MSC从源头上提高免疫力,
起效相对比较缓慢,但有利于全面提升整体免疫力,改善体内大环境。
当然,更值得考虑NK治标、MSC治本联合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