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再次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4-08-17 点击量:752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已是世卫组织三年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警报。此前一次从2022年7月持续到2023年5月,那次疫情影响了116个国家的近10万人。PHEIC状态是世卫组织的最高警戒级别,旨在加快研究、融资、采取国际公共卫生措施及合作以控制疫情。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9日数据,今年以来,非洲有13个国家报告了17541例猴痘病例,死亡517例,其中仅刚果(金)就报告了16789例猴痘病例,死亡511例。8月13日,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属于病毒感染,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有时也可通过物品和表面传播给人。猴痘是由一种天花同科病毒引起的感染,于1958年在丹麦发现,当时用于研究的猴群中爆发了两次类似天花的疾病,因此被称为"猴痘"。猴痘与天花有着密切的关联:
它们都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由于在结构和基因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猴痘与天花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疾病,它们之间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即牛痘疫苗)对猴痘有一定预防作用。全球已于上个世纪消灭了天花,1980年开始,我国已经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敲黑板:猴痘的传染性远逊于天花病毒,症状通常比天花较为轻微。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属于疱疹病毒科。猴痘病毒与水痘病毒不是同属病毒,感染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不会产生对猴痘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虽然猴痘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但它并不是一种新疾病。事实上,猴痘在科学界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958年,人们就已经知道这种疾病,并对其进行研究,且很了解其治疗方法!第一例人类病例记录于1970年,随后几十年一直影响着非洲中部和西部的人群。通过隔离感染者等简单措施,这种疾病得到了控制。
截至目前为止,猴痘的感染状况
猴痘疫情主要集中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尤其是中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西非的尼日利亚等国家。这些地区是猴痘病毒自然传播的热点区域。猴痘的疫情规模通常较小,不像其他流行病那样具有大规模传播的趋势。它通常以散发性病例或小规模疫情的形式出现。主要是由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患者的皮肤病变及分泌物引起的。
基于全球目前可用的流行病学数据,世卫组织分析后总结了全球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世卫组织在其报告中称,截至7月11日,96.2%的确诊病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4岁,这一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保持稳定。其中,有84.1%的病例自称为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这一比例虽然有所波动,但一直维持在75%以上。1. 发热:猴痘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能超过38°C。3. 疹子(皮疹):这是猴痘感染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感染者身体上会出现红色丘疹(小隆起的皮肤病变),随后发展为水疱(小水泡)。疹子通常开始出现在躯干和面部,然后蔓延到四肢。4. 溃疡和结痂:疹子会发展成溃疡并结痂,这些病变在水疱破裂并渗出液体后形成。5. 淋巴结肿大:在猴痘感染时,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和痛感。需要注意的是,猴痘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严重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只出现轻微的症状,而有些人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症状,特别是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感染了猴痘,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感染者通常在2到4周内康复
猴痘几乎不威胁生命
治疗主要起辅助作用
大多数患者不需要任何特定的治疗,疾病就会自行消退。从出现皮疹/病变直到结痂阶段,感染者都具传染性。一旦所有结痂都脱落,患者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勤洗手、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如果出现疑似猴痘症状,及早就医并自我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