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期的观察、护理和注意事项
2024-08-19 点击量:744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对于干细胞的临床优势,国内外学者普遍达成共识: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同时还具有支持造血及免疫调节等功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根据取材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MSCs移植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多系统疾病的方法。
目前,用于干细胞移植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直接注人组织部位以及腹腔注射等。
例如,经脑脊液途径,即从受者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注入,此法与外科直接植入比较,其优点是移植的细胞可以顺着脑脊液的循环途径流遍整个大脑和脊髓,可在宿主蛛网膜下腔中保持贴附、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无论哪里有病灶,细胞都可以到达,适合于病变较为广泛的神经功能疾病的治疗。且该方法创伤很小,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静脉或动脉细胞悬液注射方式,其优点为微创,同样能促进组织或神经功能的恢复,经静脉移植是目前临床最为安全和简便的方式。本文以静脉注射为例,配合规范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治疗效果。
术前检查
护理人员的准备
参与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均应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适应人群、保存与输注的要求、输注中和输注后的观察、并发症的处理等。
细胞的运送及使用注意事项
视个体情况、剂量或给药方式而定,静脉输注应在30-50min内完成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确保细胞的活性。细胞运送时必须保持无菌和外界环境的稳定,使用可消毒、避光隔热的专用运输箱可以有效避免细胞在运送过程中被污染、光照(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和温度变化导致细胞失活。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对患者给予必要的宣教和解释,讲解导致疾病的发病机制,形象生动地介绍干细胞及其功能,客观说明移植目的,介绍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交代注意事项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并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情绪紧张。心理支持以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以关怀和体贴,介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信心。经心理护理后,争取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于一些病程长、恢复缓慢、多次治疗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医护人员应采取如下的措施: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做好疾病临床表现、主要诊疗方法、检查目的与配合方法、护理要点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术前环境和物料准备
环境的准备: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在输注当日按无菌原则的要求,病室内减少人员走动,床头柜洁净无物,便于操作。
细胞的准备:核对患者姓名、条形码,确认干细胞的计数和活力,常温下放置20~30min后,轻轻摇晃4~5次确认肉眼无细胞聚集后回输。
输注器具的选择:采用无过滤网的输注器,在无条件购置成品的情况下,可自制:将输液器和输血器组合,将输液器连接头皮针处剪断,将输血器连接头皮针的白色接头与输液器的断端紧密结合即可。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和输注器具的密封性。输注器的接头一般与 7-8#头皮针或22G 静脉留置针连接。
静脉通路的选择:一般选择前臂或肘部粗、直、弹性好的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外周静脉能够保证干细胞输注速度的要求。
输注速度的要求:因间充质干细胞颗粒较大,最初5~10min内缓慢输注,滴速在调控在15滴/min左右,防止细胞聚集堵塞微血管,如无不适反应,增加输注滴速,200ml干细胞50~70min输完。
输注期间的观察和处理
输注期常规心电监测,观察患者输注期的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测量患者输注前后的体温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至38.1℃,可采用多饮水、头部冷敷后体温3h内恢复正常;如由于过度关注和紧张,在输注前出现了血压增高现象,最高至190/125mmHg,可通过给予心理安慰,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给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在血压降至基础血压后,给予干细胞输注,无再次血压升高现象;如果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了一过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和面部潮红,可未予特殊处理,输注结束后自然恢复正常。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为重症患者可测血压1次/h,连测8次,平稳后改为1次/4h,连测 24h正常后可自停。若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24h内给予连续心电监护。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禁止饮酒,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无刺激的高热量、高蛋白(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静脉营养素,以满足机体需要,提高其抗病能力。
健康教育
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针对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新技术的认可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指导用药,定时复查。
总之,在外周静脉输注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工作中,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细胞治疗、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对患者移植前后的心理护理,移植前后的准备工作、移植后的病情观察、出院指导、院外随访;有效缓解患者其悲观、焦虑、恐惧心理,提高了对该技术的认知度和依从性,对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使患者心理、生理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